热点搜索: 医学影像   脑CT   最新动态   腹部影像学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年会投稿 > 详情内容

水平跟底侧轴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哲 吴文娟 孟辉 钟志伟 张祖卓 发布时间:2015-8-17 浏览次数:2631

目的:探讨水平跟底侧轴位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跟骨骨折(包括初诊骨折、石膏外固定和内固定术后),踝关节背屈困难患者,均拍摄水平跟底侧轴位和常规跟骨轴位对其解剖结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均征求患者同意)。水平跟底侧轴位摄影方法: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膝关节呈侧位状态,小腿伸直或稍向前倾,足侧放于5cm高的长方形软垫上,外踝或内踝紧贴,平板探测器竖放且垂直于床面,足底紧踏平板探测器上。中心线与摄影床平行,经后踝下1cm向足底倾斜40°-45°入射。影像评价:通过pacs调取图像进行软阅片,主要观察解剖结构(1)距下关节、载距突;(2)跟骨体(宽度与长度之比为1:2);(3)跟骨內侧突、外侧突。根据影像显示标准制定评分标准:1分,结构影像显示不清;2分,结构影像隐约可见;3分,结构影像可见;4分,结构影像清晰可见。由3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两种摄影体位解剖结构显示效果进行评分,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跟骨骨折后,踝关节背屈困难者,采用水平跟底侧轴位投照的评分值为13.10±1.13,其中 55例跟骨载距突、距下关节、跟骨体及内外侧突显示良好,跟骨宽度长度比为正常,优良片率为91.6%;5例跟骨载距突、距下关节、跟骨体显示稍差,基本满足诊断。采用常规跟骨轴位投照的评分值为8.60±1.99,其中6例跟骨载距突、距下关节、跟骨体及内外侧突显示较好,跟骨宽度长度比为正常,优良片率为10.0%;54例跟骨载距突、距下关节、显示不佳,跟骨宽度长度比大于或小于正常范围,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种摄影体位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6.09 p=0.00)。结论:跟骨骨折后踝关节背屈困难患者,水平跟底侧轴位能够清晰显示跟骨轴位各解剖结构,优良片率达到91.6%,图像质量优于常规跟骨轴位,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用户评论


点  评:

用户名:  密码: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